刘景彬,男,来自山东。擅长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咳嗽,通常一剂知两剂愈疗。
治疗临床多种常见病,多发病,如:内科肺系病,心脑病,脾胃病,女科不孕不育,痛经,结疖,男科病,阳痿早泄,皮炎,湿疹,遗尿,小儿发育迟缓,多动证,特别善长失眠,抑郁症,心脑病的中医治疗。临床实战酷爱经方,临床经验丰富,本人承诺愿用自己的所学,以最优质的服务全心全意服务于黎民百姓!
理中汤治愈胸闷气短心悸一年案患者:姜某,男,49岁,初诊日期:2024年06月02日。
【主诉】胸闷气短心悸,伴腹中凉胀满一年余。
【现病史】患者平素在外跑业务工作,饮食不能如常,近一年来经常出现胸口闷,心中慌,尤其是饥饿时上述症状明显突出,曾服用归脾丸,理中丸,生脉饮等药效不明显,听人介绍遂诊!
【刻下症】胸闷气短,心时悸,每饥饿时加重,经常感觉腹中凉胀满感,不敢食凉,大便溏,小便调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滑数。
【诊断】胸痹,腹泻。
【治疗】理中丸去术加茯苓加桂枝,川芎,石苇。(此处用方加减用意,川芎、石苇的功效?川芎和石苇是治疗心悸,心率失常的药对)
【处方】附子15g、人参15g、茯苓20g、干姜15g、甘草10g、桂枝15g 、川芎15g 、石苇30g
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【二诊】2024年06月13日,胸闷气短好转70%,心悸止,腹中凉止,大便己成形,时而身痒。舌质淡胖,苔薄白,脉沉弦。处方:上方加荆芥15g,防风15g。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此处荆芥、防风的功效?荆芥和防风就是善治风邪的药对
【三诊】2024年06月21日,胸闷气短止,身瘙痒好转70%,上方继续服七剂。
理中汤方人参、甘草(炙)、白术、干姜(以上各三两)
右四味,捣筛为末,蜜和丸,如鸡黄大,以沸汤数合,和一丸,研碎,温服之。日三服,夜二服,腹中未热,益至三四丸,然不及汤。汤法,以四物,依两数切,用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若脐上筑者,肾气动也,去术加桂四两。吐多者,去术,加生姜三两。下多者,还用术;悸者,加茯苓二两。渴欲得水者,加术,足前成四两半。腹中痛者,加人参,足前成四两半。寒者,加干姜,足前成四两半。腹满者,去术,加附子一枚。服汤后,如食顷,饮热粥一升许,微自温,勿发揭衣被。
理中汤方证:腹中凉,喜温,下利不渴,腹满呕吐,胸脘痞满,或病后泛吐涎沫,舌质淡,脉沉迟或缓弱。
主证:腹中凉,吐利或泛吐涎沫。
用方经验:人参:干姜:甘草:白术=1:1:1:1.
因患者胸闷心悸故去白术加茯苓,桂枝亦有人参汤之意,为虚性之胸痹,因患者腹中凉,腹胀满故去术加附子,大家想,桂枝这味药可以说通彻三焦的阳气,附子更重于下焦,川芎,石苇为治疗心率失常之有效药对,这里不加会不会有效,我敢说百分之百的有效,为什么加减?只是当时怎么用的现在怎么写,得此佳效全得力于仲景之旨也。
《伤寒论》原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●第386条 霍乱,头痛,发热,身疼痛,热多,欲饮水者,五苓散主之;寒多,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
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法·第396条 大病差后,喜唾,久不了了者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
理中汤本为治中焦之剂,为太阴病的主方。大家想过没有?
胸痹之病《金匮要略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说:师曰:夫脉当取太过不及,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责其极虚也。今阳虚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、心痛者,以其阴弦故也。
胸痹是什么?亦是寒。是上焦阳气不足,下焦阴寒太盛。我们想中焦寒气化了,是不是上焦,下焦也可以温了。三阳合病治在少阳,我们当三焦阴寒太盛也可以治在中焦,因为其为中枢。
古方加减明确此方悸者加茯苓四两。若脐上筑者,肾气动也加桂四两,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注释——附子我们打开《神农本草经》就会发现其于《伤寒论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!
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辛,温。主风寒咳逆,邪气,温中,金创,破癥坚积聚,血瘕,寒湿,踒躄,拘挛,膝痛,不能行步。
《名医别录》:味甘,大热,有大毒。主治脚疼冷弱,腰脊风寒心腹冷痛,霍乱转筋,下痢赤白,坚肌骨,强阴。又堕胎,为百药长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注释一一干姜《神农本草经》味辛,温。主胸满咳逆上气,温中止血,出汗,逐风,湿痹,肠澼,下利。生者尤良,久服去臭气,通神明。
《名医别录》大热无毒。主治寒冷腹痛,中恶,霍乱,胀满,风邪诸毒,皮肤间结气,止唾血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注释——甘草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甘,平。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创旭,解毒。久服轻身延年。
《名医别录》:无毒。主温中,下气,烦满,短气,伤藏,咳嗽,止渴,通经脉,利血气,解百药毒,为九土之精,安和七十二种石,一千二百种草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注释一一人参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甘,微寒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久服,轻身延年。
《名医别录》:微温,无毒。主治肠胃中冷,心腹鼓痛,胸胁逆满,霍乱吐逆,调中,止消渴通血脉,破坚积,令人不忘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注释——茯苓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甘,平。主胸胁逆气,忧恚,惊邪,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。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,延年。
《名医别录》:无毒。止消渴,好唾,大腹淋沥,膈中痰水,水肿淋结,开胸府,调藏气,伐肾邪,长阴,益气力,保神守中,其有根者,名茯神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注释一一桂枝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辛,温。主上气咳逆,结气喉痹,吐吸,利关节,补中益气。久服通神,轻身,不老。
《名医别录》:无毒。主治心痛,胁风,胁痛,温筋通脉,止烦,出汗。《本草衍义》:《素问》云:辛甘发散为阳。故汉张仲景桂枝汤,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,是专用辛甘之意也。
桂枝是通彻三焦阳气的药,在上焦桂枝甘草汤 ,发汗后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在中焦是小建中汤,在下焦是桂枝加桂汤。
理中汤的原方加减大家还发现没有,经过古方加减后的理中汤现在变成了什么方?有没有四逆汤,通脉四逆汤,茯苓四逆汤,干姜附子汤,甘草干姜汤,桂枝甘草汤,甘草汤?
四逆汤方证:①手足厥冷(过肘,过膝关节),②大便稀溏小便清长,③精神萎靡不振,④身体疼痛,脉沉迟或脉微,休克。
临床应用1、用方要点: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。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,恶寒蜷卧,神衰欲寐,面色苍白,脉沉微细为辨证要点。
2、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,或某些急证见大汗出而休克属阳衰阴盛者;本方加味可用于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。
3、使用注意本方所治厥逆,非阳衰阴盛者禁用。若温服本方,服药格拒者,可冷服。生附子有毒,用量宜慎,并须久煎。
《伤寒论》原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
第69条:发汗,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
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的方证:烦躁,心悸,全身畏寒,四肢尤甚,小便量少或腹泻,舌淡,脉细微.
主证:烦躁,心悸,畏寒厥逆。
笔者经验:寒性焦虑症的专方。
《伤寒论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61条:下之后,复发汗,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,不渴,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,干姜附子汤主之。
干姜(一两)、附子(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)
右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
阳弱阴盛刘渡舟曰:阳弱阴盛
白天人体弱阳得到天阳相助,与盛阴相搏,故表现烦躁不安。
夜间人体弱阳无力与盛阴抗衡,故夜而安靜。
不呕知非少阳。不渴知非阳明。无表证知非太阳。
脉沉微,沉主里证,微为阳衰。少阴真阳衰微,阴寒独盛。
从诸方可以大部分都是入少阴和太阴的方,包括甘草一味都是少阴病的主药主方。
刘景彬 2025年02月18日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